025-66060117
订购热线
当前位置:南京5357cc拉斯维加斯首页入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中心>化学溶液 > 标准革兰氏染色液
点击次数:392 发布时间:2025/2/14 16:53:58
标准革兰氏染色液是用于细菌学实验以区分细菌种类的一种生化试剂。以下是对标准革兰氏染色液的详细介绍:
一、定义与背景
革兰氏染色法由丹麦医生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于1884年发明,*初用于鉴别肺炎球菌与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间的关系,后逐渐发展成为细菌学中的重要鉴别特性。革兰氏染色液是该染色方法所使用的关键试剂。
二、组成成分
标准革兰氏染色液通常由以下成分组成:
初染液:一般为碱性染料,如结晶紫。这一步的目的是给所有细菌染上初步的颜色,为后续步骤打下基础。
媒染剂:常用的是碘液。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与细菌细胞壁之间的亲和力,使染料更牢固地附着在细胞上,不易脱落。
脱色剂:一般为95%的酒精或丙酮。脱色剂的作用是根据细菌细胞壁的差异,将初染的染料从革兰氏阴性菌中脱去,而革兰氏阳性菌则由于细胞壁结构紧密,染料不易被脱去。
复染液:常用的有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革兰氏阴性菌染上新的颜色(如红色),而革兰氏阳性菌则保持原有的颜色(紫色或蓝色),从而实现对细菌的区分。
三、染色原理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基于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由多层肽聚糖组成,且交联致密,不含类脂。当用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在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由于其细胞壁结构紧密,复合物不易被洗脱,因此革兰氏阳性菌保持紫色。相反,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由外膜层类脂和薄层的肽聚糖组成,交联度差。在脱色剂作用下,外膜迅速溶解,肽聚糖网无法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革兰氏阴性菌脱色后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后呈红色。
四、染色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
初染:使用结晶紫染料对细菌涂片进行初染,使细菌着色。
媒染:加入碘液作为媒染剂,与结晶紫形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增加染料与被染物的亲和力。
脱色:使用乙醇或丙酮作为脱色剂,处理涂片。革兰氏阳性菌因细胞壁结构紧密,复合物不易被洗脱,保持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因细胞壁外膜溶解,肽聚糖网无法阻挡复合物溶出,脱色后无色。
复染:使用沙黄等红色染料对脱色后的涂片进行复染,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更新时间:2025/4/10 7:27:09